北京开放大学_教务处_新版

教学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规章制度 >> 教学管理 >> 正文

北京开放大学教学综合改革方案

时间:2021年12月22日 14:33    来源:     浏览: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五育并举”,着力解决我校自主业务人才培养所涉教学内容、方式、效果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我校学历教育教学现状和成人学生非全日制学习特点,通过启动自主业务教学与考试改革工作,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成人学生提供优质高等教育服务,推动实现“三全育人”。特制定本方案。

一、改革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持续以学生为中心,将培养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改革的主线。尊重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开放教育特点,立足现实,把握教育新趋势,进行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改革创新,加快提升管理的规范性和精细化程度,推动实现差异化的“教”、个性化的“学”与多元化的“考”,优化自主业务模式,逐步形成定位合理、发展良性、学生能够获得良好学习成效和成长体验的教学新局面。

二、改革原则

(一)坚持质量为本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守教育底线,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治标与治本结合。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明确各类教学标准和要求。规范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重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的提升。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既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又凸显因材施教的理念,使学生学有所获。

(二)坚持问题导向

聚焦学校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确定改革重点和领域。统筹谋划,整体设计改革方向并制定各专业实施方案;夯实基础,强化规范管理对教学的支持和服务;注重引导,明确资源标准、底线和教学要求,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让课程好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

(三)坚持高效便捷

明晰教学模式改革各阶段工作任务和完成节点,确定改革工作路线图、时间表,配套出台与改革相关的资源、选课、教学、考核等管理制度。坚持规模效益相统一,优化教学教务管理流程。用足远程教育优势,持续提升信息化水平,做到在保障质量的同时方便学生、方便学院、方便合作单位

(四)坚持稳步实施

按照试点先行、总结经验、逐步推开的原则,一次设计,稳步实施,成熟一处试行一处,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开。给予课程资源及信息化配套支持2-3个学期的改造和过渡期,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优化,最后形成适合我校的教学、考核及管理的良性发展模式。

三、改革内容

“三全育人”的中心在“育”。提升育人实效,实现学生“五育”全面发展需要各关键教学要素协同发力。本方案紧紧围绕“育人”这个中心,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以课程为切入点,整体谋划教、学、考、评、管等全方位内容,聚焦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怎样、谁来教以及怎么管五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系统性改革。

(一)教什么-教学内容

教的内容应结合课程性质,兼顾教学内容的方向性、思想性,落实课程思政。通过改革,力求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活动、学生学习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设计上,使教学内容符合信息化时代成人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

教学内容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收获,避免灌输式教学,注重对学生学习思路的引领,杜绝学习资源的大量堆砌,注重资源相互间、面授/直播与课程视频等资源间的相互补充,明晰学习资源的逻辑顺序。以课程团队为单位,共同设计体现较高层次学习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学习活动,活动应契合学生工作内容,减少无效学习活动;尽量避免单纯记忆性考核,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及学生的理解创造性的发挥。

(二)怎么教-教学方式

教的方式应体现远程教育的特质及质量为本的意识,能够促进学习的真正发生。从“少教多学”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需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完成好线上、线下教学。

优化教学组织方式,通过采用线上资源打基础、线下面授或线上直播解难点等方式,探索“小班个性辅导+大班共性讲授”相结合的组织模式。保留专业核心课等课程一对一针对性回帖指导的差异化教学方式,减少部分课程效果不佳的学习活动及相应的一对一回帖,增设线下面授或线上直播的大班讲授,进一步达成学有所获的目标。

(三)教的怎样-教学效果

教的效果是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双重体现,包括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情况与掌握程度,以及教师与课程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教学能力和资源建设水平。

以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为宗旨,创建体现远程教育理念的多维度的考勤及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学习投入度,使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形成双轮驱动,提高学习成效。建立校院两级考试过程监控和管理制度,教学周期采取六周+动态学期模式,为实现随学随考奠定基础。

(四)谁来教-教学主体

教的主体应覆盖我校全体教师,通过改革,引导教师开展课程教研,营造干事环境,凸显业务能力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自下而上逐步形成敬业氛围;逐步形成课程讲授上以老带新、教学手段上以新助老、资源建设上以熟带生的浓厚教育教学氛围

逐步开展师资库建设,吸纳普通高校行业和系统内优秀师资入库,为实现完全学分制储备师资,建立一支以客座专家为引领、课程主讲教师为骨干、课程辅导教师为助力、班主任(辅导员)为支撑的符合开放教育新型教学模式要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同时,通过优质课程库的建立以及学生自主选课机制的实施,形成不同教师和学院间的适度竞争,推动校内教师教学水平提升。

(五)怎么管-教学管理

采取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校院两级管理协调统一。处理好“放”、“管”、“服”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给予学院一定的改革创新空间的同时,体现整体设计与统筹引领,持续做好对学生、教师、学院及合作单位的服务。教务处负责管好两端,前端把握底线、给出标准,后端推优评先、立出标杆。在管理制度的设计上,将制度制定与问计于学院和教师相结合,因地因人制定出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管理和服务措施。

四、改革举措

结合我校自主业务存在的问题,开展整体设计,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逐步优化课程结构和学习活动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模式,引导教师和学生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一)重构线上教学内容,明确资源底线

在教的内容上,从课程资源建设的“质”与“量”两个维度,制定分级分类的课程资源建设底线,使教学资源达标。量上有缺口的,应在2-3学期内予以补足;质上有缺陷的,通过优质、精品课程评选带动课程逐渐从“有”转向“好”。

1.以学分为单位,明确课程资源“量”的底线。针对不同类型课程给出文本资源、音视频/动画资源、学习活动和题库等与学分相对应的数量底线要求,使课程库及题库建设真正落地。

首先,初期采用面授/直播,补足课程资源“量”的缺口;其次,结合市财政和校内项目,逐步补齐资源不足,达到“够用”标准;再次,按照标准开展抽丝剥茧般的资源审核,剔除内容过深、与学生工作提升关联不大、资源陈旧、缺乏前瞻性的资源。

2.涵盖课程建设全流程,提出课程内容“质”的要求。从“以师主导”转向“师生共建”课程的生成性思维,迭代开展课程资源建设与优化,围绕学习目标并结合学生工作实际一体化精心设计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达到“实用”的标准。注重学习内容模块间的逻辑性和学习时间的合理性,设计与学习资源配套并提供脚手架的学习活动,采取多样性与适切性相统一的学习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及学习目标的达成,达到“好用”的标准。

学院层面可引导教师建立以专业为单位的专家库,落实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由专家引领教师共同优化课程内容,切实促进资源达到“实用、够用、好用”。

(二)强化学习活动实用性,优化“小班讨论”式教学

切实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双重作用。作为重点反映专业水平的专业核心课程,继续保留高质量学习活动,采用一对一回帖方式,避免高度统一的标准化共性评价开展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评价反馈,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实践等能力

课程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对应学习目标的要求,每个学习活动应设计为能够引发一个具体的学习经验分享或讨论,每个活动可以回答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证明一个观点。

1.学习活动设计要求

课程建设团队应依据学习目标层次来设置学习活动。根据从低到高不同层次的目标,采取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如测验类、简答题类、实践操作类、计算题类、总结归纳类、主题讨论类、案例分析类设计作品类论文撰写类、研究报告类等,便于学生自我思考与建构、总结并呈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对应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示例

学习活动设计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为学生搭设自主学习的脚手架,层层递进,提供学习步骤及如何使用资源的具体建议,体现出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具体指导

3.不同课程的学习活动设置要求

学习活动与启发式教学相关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落实(学习活动)考核结果的建设性反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反思,增强教学效果。

1)专业核心课:每门专业核心课设置不少于5个体现较高层次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教师需对学生予以一对一个性化指导,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或者建议,帮助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持续改进,促进学生全面化和个性化发展。同时,将教师课程辅导工作绩点与学习活动数量挂钩。

2)其他专业教育课程:课程体系内的其他专业教育课程可以视课程内容和特点,合理设置学习活动,其中较高层次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不少于2个。

(三)增设“线下面授/线上直播”,以学定教

弥补现有采用一对一回帖方式进行线上教学的不足,帮助学生克服自主学习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等的困难,在导学、知识重难点讲解、考前辅导以及综合实践等环节增设面授/直播课程,加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全面掌握。面授/直播教学和指导(含实验实训)原则上不少于专业总学时的20%

1.“面授/直播”讲什么

严格把握面授/直播课程思想的正确性及内容的专业性,遵循“三讲”和“三不讲”原则,形成职责明晰的校院两级质量保障机制。“三讲”即讲重点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点、讲共性需求点(导学、考前辅导、综合实践环节等);“三不讲”即与课业无关的不讲、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学会的不讲。

2.“面授/直播”什么时间讲

面授/直播课程1课时为50分钟,建议在以下时间讲授:

1)开课第一周。开展“破冰活动”,建立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并激发动机,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同时向学生说明课程大纲、考勤规则、学习方法、学习评价指标以及后续辅导安排等导学性内容。

学院可探索通过设立院内导师制及相应的制度,先行先试新生教育和选课等学业支持服务,引导学生熟悉专业学习要求,掌握远程学习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开课过程中。开展“面授/直播”的目的是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和热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就学生遇到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等问题进行讲解,也可以总结前一阶段学生学习情况,开展案例解析、专题讲座等。专题讲座可以团队为单位开展,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主讲,青年教师协助线上答疑等方式进行,体现以老带新和以新助老。

3)期末考试前。总结课程内容,回顾课程重难点,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向学生说明终结性考试题型、分值、考试方式和复习方法。

4)综合实践环节开展前。管理专业的教师对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开展的方式方法、要求、流程和注意事项等予以讲解。

(四)凸显开放属性,设置多用途的六周模式课程

通识选修课模块仍保留六周模式教学,优先选取资源完备、学生评价较好、能够彰显学校特色的课程作为开放课程,一是以开放课程为先导,先行试点“六随”的实现;二是用于提供给职业院校和技师学院学有余力的在校生试学并续接我校学历教育,学生正式入学后认定相应课程学分;三是用此类课程试点对接社会知名MOOC平台,提供给更多的学习者学习,提升我校影响力。

(五)契合“六随”探索,设置动态化灵活教学周期

实现随时学习随时考试受到资源是否充足、可选课程数量是否充足、课程师资团队是否充足、课程是否能够支持“高频次”开课以及信息化手段是否能够支撑学生“个性化”支持服务等情况的制约。

为解决以上问题,需配之以相对灵活的课程学习周期。除通识选修课保留六周模式外,现阶段,课程体系内其他课程的教学周期须根据课程学分情况,在第6周(不包括第6周)至期末考试安排之间的任何一周完成,可参照1学分对应3周予以教学周期设置。即各门课程的开课时间统一,结课时间可以不统一,但同一门课程的教学周期应具有一致性。

(六)改变机制,引导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激励体系,评选优秀主讲教师和优秀辅导教师,授予积极奉献、教学水平优异的教师“北开名师称号。试点建立本校教师到合作学院巡回教学的制度,给教师搭建分享并推广优秀教学经验的平台,形成追求优异的教学氛围。

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改革和开展教研,充分发挥教授、教学名师、青年教学名师及青年教师基本功获奖教师在教学不同层面的带头及带动作用,高质量地开展大班面授/直播课,不断提升教师“真”教学能力。通过改革,完善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评价引入“质”的要求。规范综合督导,强化专项督导,完善经常性督导,实现全程覆盖、重点深入、简明可行、有效反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提高督导成效。通过改革,提高考试信息化、组织管理规范化程度。

(七)丰富考勤手段,完善学习过程评价

为符合成人学生学习规律,通过此次自主业务整体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多维度的学生过程学习评价体系,全面、系统把握学生的学习行为,解决当前考勤规则存在的问题,如考勤方式单一、学生网上考勤打卡与学习活动数量不对应、学生不观看视频等资源仍可参加学习活动。通过此次改革,提升学生学习活跃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度,从只注重学习结果转向注重学习过程和效果。

1.增设考勤选择

开展学习过程性数据挖掘,综合考量学生学习的活跃度、参与度以及目标的达成度。将“课程学习在线时长”、“课程资源点击量”作为学生课程活跃度指标,学生完成“必参与”的课程学习资源、学习活动、面授/直播参与情况纳入学生课程参与度指标。“活跃度”与“参与度”指标均按学分与课程分类进行要求。

2.考勤计算方式

加强考勤计算的信息化支撑,通过信息化手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时查询考勤情况的路径,并逐步实现考勤结果与成绩的对接。

(八)分类管理,探索多元化考核模式

打破目前考核形式单一、考核缺乏整体设计的现状,以课程为中心,与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分类相契合实施分类管理,形成多元化考核形式。通过先行试点,按照成熟一门实施一门的原则,探索基于“六随”的随学随考模式,逐步形成多种形式并存的综合性评价机制。

1.考核类型及方式

课程考核形式可分为“100%形成性考核”、“100%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三种。

1100%形成性考核(以下简称100%形考)

可综合采用考勤、测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辩论、大作业等形式。

2100%终结性考核(以下简称100%终考)

可以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网考(闭卷、开卷)、大作业、汇报展演答辩、上机操作等形式。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采取开卷考试,但每个专业开卷考试科目占比原则上不能超过培养方案全部课程的20%

3)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以下简称形考+终考)

“形考+终考”是指课程过程性考核与课程结业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由课程团队根据课程具体情况确定各自比例。

2.具体要求

1)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原则上应采用“形考+终考”的方式其终考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考试,终考成绩占课程最终成绩的比例不低于30%

2)通识选修课

建议采用“100%形考”的方式,可侧重通过客观题考核学生基本素养,简化考核组织流程,逐步实现随学随考。

3)其他课程

其他课程考核形式、考核内容、成绩构成比例、成绩评定标准等由课程团队依据后续教务处相关文件,结合课程性质、内容和特点予以确定。无论采用何种考核形式,均需进行题库建设,用于全面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等的掌握程度。采用大作业形式开展考试应体现出综合性。

原则上,一课一考核标准。鼓励课程团队依据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设置科学合理、能体现课程特色的课程考核实施方案。

在不同专业、层次或年级开设的同一门课程(指课程ID相同),课程考核要求须保持一致,包括考核形式、考核比例、题库资源、组卷规则等。

4)毕业实践

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提出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意见,规范实践教学管理,促进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鼓励各专业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以赛促学、既有经验认定等方式促进理论与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的紧密结合。

开展专科实践教学改革,尽量避免采取撰写论文的形式开展毕业实践。引导专科专业采用问题创设及问题导向的方式, 通过让学生解决教师创设的问题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综合利用已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

(九)提高考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革考核内容

实行教学和考试一体化设计,对应教学目标,调整考试内容,完善评价标准。将课程考核嵌入学习过程,充分发挥课程考核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各自功能,切实发挥多维度学习测评体系的作用。课程考核内容是课程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与反馈。避免单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应把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高级素养的考查纳入考试内容中。专科课程注重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技能,本科课程注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加强课程考核设计,重视考核结果统计、分析和应用,通过课程考核改革推进教学资源和内容的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题库质量的提高和考核策略的优化。积极探索适用于开放教育学生特点、侧重学生应用能力考核的课程考核新模式。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教学模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实际和本方案内容,做好顶层设计,落实各方职责,明确改革举措,研究解决教学模式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确保改革有序进行。

长:党委书记、校长

副组长:党委副书记、分管教学教务、信息化、人事工作的校领导

员:教务处、二级学院(含合作学院)、人事处、数字资源中心、行政后勤处的部门负责人,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及教务处副处长,学院主任、教师代表。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全面领导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研究部署和协调教学模式改革总体工作;

2)研究决定教学模式改革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3)审定教学模式改革工作方案和阶段性任务,检查推进工作进展。

(二)落实分工

1.教务处统筹教学模式改革工作,负责出台教学模式改革整体方案以及与教学模式改革配套的各类教学管理制度,并对各学院教学模式改革工作进行指导、考核与评价;

2.二级学院和合作学院负责具体落实,制定《XX学院教学及考核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包括对“面授/直播教学和指导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专业总学时的20%”这一要求的落实),组织并引导教师完成与本综合改革方案相关的工作;

3.人事处负责出台与教学模式改革配套的教师考核与奖惩办法,构建有利于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管理机制、绩效考核与分配机制;

4.信息化统筹工作小组负责加强信息化环境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教学模式改革要求,实现基于在线学习平台的直播教学、考勤多元化,优化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网上教学行为统计功能;升级教务管理系统选课管理、课程库管理、师资管理、排课管理、成绩管理等功能,实现学习平台与教务管理系统、考试系统的数据融通融合;

5.数字资源中心负责提供直播及视频资源改造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6.行政后勤处负责加强各类教学条件建设,建立面授/直播教室预约制度,满足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7.财务处负责建立支持教学模式改革的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优先保障信息化配套支持、课程改造、直播录播系统、直播教室改造等。在改革试点的同时,开展教学成本核算工作,努力在不突破原有教学经费支出的前提下保障教学综合改革平稳推进。


版权所有© 北京开放大学    京ICP备14061118号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甲4号     邮政编码:100081      电话:010-82192310  

访问: